鏈博會是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以鏈為名、以鏈為媒,來自全球的500多家企業和機構在這里展示各鏈條各環節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尋求合作發展新機遇。首屆鏈博會設置了智能汽車鏈、綠色農業鏈、清潔能源鏈、數字科技鏈、健康生活鏈等5大鏈條和供應鏈服務展區。
其中,綠色農業鏈展覽面積約14100平方米,有65家企業參展,展示從“田園”到“餐桌”關鍵環節的核心技術、產品和服務。今天的時空觀察,我們就來聚焦這個與老百姓餐桌息息相關的鏈條。重點圍繞這樣幾個問題,什么是綠色農業鏈,涵蓋了哪些環節?在綠色農業鏈展區,無論是米面糧油還是水果、美酒,這些優質農產品的綠色密碼都藏在它們最初的樣子:種子中。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也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種子是如何影響我國農業產業鏈的發展?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到,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種業振興,會給我國農業產業鏈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是供應方也是需求方,中國在全球農業供應鏈條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跟隨總臺央視記者一起去綠色農業鏈展區看一看。
什么是綠色農業鏈,涵蓋了哪些環節?
逛了展區,鏈博會綠色農業鏈展區與以往其他展會上的農業農產品展區有很大的不同。什么是綠色農業鏈,涵蓋了哪些環節?
綠色農業鏈:食物從田間地頭到餐桌舌尖
我是“小農”,全名“綠色農業鏈”。您的一日三餐和我息息相關。我最大的特點是“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簡單來說就是串起了食物從田間地頭到您餐桌上的全過程。農業研發、生產、加工、儲運、銷售、品牌、體驗、消費、服務共同構成了我。綠色是我的底色。就拿玉米來說,播種環節,減施化肥農藥、更多使用有機肥;生長環節,采用滴灌噴灌等節水技術;收獲之后,秸稈可用作飼料或直接還田。綠色的種植方式,讓我們得到了更多綠色優質的農產品。一部分農產品可以直接進入市場;另一些就進入精深加工環節。智能制造和保鮮科技最大程度保持了農產品的口感和營養;在流通環節,冷鏈物流打通農產品綠色通道;在銷售環節,包裝減量、可降解包裝則將“減碳”理念進行到底。同時變廢為寶的循環模式更是加深了我的底色。果皮果渣經過發酵可以變成動物飼料,養殖場產生的廢水廢肥經過處理可以作為有機肥還田,還有魚菜共生、魚稻共生、蝦稻共生、鴨稻共生等生態種養模式。這一整個綠色的鏈條,從農田到廠房,從農戶到消費者,在數字科技的助力下,全程可溯源來到您的餐桌上。由我串起來的參與者也是海量的,包括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以及育種公司、農資供應、科研團隊、技術培訓等各類主體,在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服務等各環節全鏈發展,最終形成安全、營養、健康的食品供應全過程。
種子如何影響我國農業產業鏈的發展?
“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全產業鏈綠色農業,從源頭開始,經過生產、加工、流通、銷售每個環節,全程可追溯來到您的餐桌,讓食物更安全,讓農業更增值。在首屆鏈博會的綠色農業鏈展區,來自全球60多家企業不僅帶來了從“田園”到“餐桌”全鏈條關鍵環節的核心技術,當然也少不了種類繁多的綠色農產品。無論是米面糧油還是水果、美酒,這些優質農產品的綠色密碼都藏在它們最初的樣子:種子中。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也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那么,種子是如何影響我國農業產業鏈的發展?
種業振興給我國農業產業鏈帶來怎樣影響?
種業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選擇。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到,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種業振興,會給我國農業產業鏈帶來怎樣的影響?
種業振興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核心。
打造現代種業產業鏈,實現種業自立自強。
中國推動綠色農業供應鏈韌性不斷提升
綠色是農業的底色,生態是農業的底盤。綠色發展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尤其是推動后疫情時代經濟復蘇的重要動能。多年來,我國持續擴大農業綠色貿易往來,保障農產品供應鏈韌性。2001年至2022年,中國農產品貿易額從279億美元增至3343億美元,年均增長12.6%;農產品出口額年均增長9.1%,進口額年均增長15.4%。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是供應方也是需求方,中國在全球農業供應鏈條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中國農業在全球農產品供應鏈中占重要地位。
農業的生產效率不斷提升,農業的產業融合不斷加深。